省特级教师

发布时间: 2018-01-09

朱漫丽个人简介


    朱漫丽,女,1968年6月出生,汉族,江苏沭阳人。 1985-1989年就读于苏州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1998-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取得教育硕士; 2001年12月被江苏省人事厅认定为“中学高级教师”; 2011年11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8月被江苏省人事厅授予“江苏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称号。现任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务主任,数学教研组长,高三数学老师。
    深入课堂研究课堂,追求做理解的数学教学,关注学生数学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文化元素,教学设计大道至简,形成简约活泼灵动的教学风格。2000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2000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获得一等奖。追求高效课堂,构建了“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提出了三单教学法,“3715”训练法则,全方位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其中“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2013年10月被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认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例谈学生错资源开发与利用”发表在《数学通报》2012第6期,“建构数学在课堂—函数平均变化率”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第第7期,“基于理解的数学教学”发表在《中学数学月刊》2012第2期,并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2012第7期转载。
    关注传帮带工作,每年至少与一位老师结对指导,2007年指导陈迎老师获宿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9年指导青年教师李永、薛海军获宿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0年指导工作5年以下(含5年)青年教师参加全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王永久、胡艳、周亮三位老师分获沭阳县前三名,代表沭阳县参加宿迁市比赛,胡艳老师获宿迁市一等奖,并将于近期代表宿迁市参加江苏省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2年指导青年老师钱华银,钱华银老师于2013年升格为宿迁市第八届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由于教研组工作突出,连续三年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宿迁市先进教研组,朱漫丽本人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
    关爱学生,热心助人,2013年学校一位学生患白血病,全校师生集体捐款,朱漫丽老师主动捐款400元,并组织部门员工捐款2000余元。结对帮扶沭阳县万河村贫苦户,送扶贫资金,节假日送慰问金、慰问品,帮助解决小孩上学等问题,群众反映良好。朱漫丽老师作为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每年做调研报告,将民生民意带到人大,传递给政府,为政府决策献言献策。

 


陈卫东个人简介

    江苏省高中生物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995年6月徐州师范学院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理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优秀学员。宿迁市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方向研究生指导教师。宿迁市第四届名教师,宿迁市第一届学科领军人物,宿迁市学科带头人,宿迁市135工程培养对象,宿迁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宿迁市生物学科基地核心组成员;先后荣获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宿迁市优秀教研组长,市优秀教学科研教师,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市学科教研基地先进核心组成员,沭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名教师,县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沭阳县共产党员先锋园丁,沭阳县“教育科研十佳”,县教科研先进个人,县先进支教个人,县新长征突击手,学校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优秀教科研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高三教学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从事高三毕业班生物教学10多年,在历年的高三教学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同事、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沭阳中学南校区工作期间,担任南校区分管教学和高中部副校长,并主持南校区高三毕业班管理7年,南校区多次取得辉煌的高考成绩,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个人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好评,学生满意率调查每次均在95%以上。
    作为校教研组长,所带团队荣获宿迁市优秀教研组,个人也获得市优秀教研组长称号,还先后多次被表彰为校优秀教研组长、校优秀备课组长。
    参加省、市、县各级各项比赛,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优课一等奖,市首届生物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二等奖,沭阳县优课评比一等奖,县中小学“十佳”教学科研能手称号。此外有多个课件荣获省级、市级一、二等奖,编写的校本教材、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的实验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设计、生物实验教学论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等先后获得省级奖。
    先后主持过省、市级课题七项,参与多项,均已取得丰硕成果,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两项课题成果获得市教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其中《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二十多篇。还有多篇论文获奖。
    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奥赛,多人次获省级以上奖,个人获得优秀辅导奖。辅导学生参加宿迁市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获得一、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向后两次荣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宿迁市生物学科基地核心组成员;参加了江苏省2006年高考考试说明审读工作,多次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教育教学视导检查工作。
    近年来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其中参加市级命题10多次,县级命题多次;在市、县教学研讨会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多次,为全县高三学生开设考前辅导讲座2次。
    先后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国家教育部“2010国培计划”骨干教师研修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在职远程培训,江苏省教育厅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复旦大学开设的宿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训,均合格并顺利结业。其他还参加了多项省研究型学习课程培训,市新课程、奥赛教练员培训等。
    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从2000年起,一直坚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先后辅导培养了6位优秀青年教师,现均成为省沭中生物教学的骨干。其中汪剑涛老师,任教高三多年,先后获得县、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现为宿迁市学科带头人;宋芹老师获得县优课评比一等奖,辅导学生奥赛,多人次荣获江苏省一等奖,现为宿迁市骨干教师。贾桂春老师任教高三多年,获得市优课二等奖,县优课评比一等奖,现为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生物学科学科带头人。


武小东个人简介

    武小东,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1986年6月毕业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同年8月统配到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任教至今。1996年9月,考取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本科函授,1999年7月毕业。2003年10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该同志是宿迁市“135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宿迁市课题成果鉴定专家组人才库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宿迁市高级职称学科评委,沭阳县中级职称学科评委。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专家称号,2009年被评为宿迁市高中体育学科带头人,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该同志师德优秀,品德高尚,教育成绩突出。他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爱校如家,集体荣誉感极强。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能注重团结协作,待人诚恳。在工作中,他勤奋好学、思想作风好,乐于平凡工作,兢兢业业,处处起到师德表率作用,是育人的模范。
    该同志教学水平高,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好。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学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受到学生的尊重与敬仰。在他的课堂上,始终能体现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运动思想理念与民主和谐的气氛,他能依据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教学内容游戏化、竞赛化,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练、玩中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课深受学生欢迎,任教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他多次在市、县、校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受到领导及同行的称赞。其中市级讲座有《体育高考生的选材与训练》;县级示范课有《学习弯道跑技术》、《学习蹬踞式跳远》、《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县级公开课有《技巧:男生,头手倒立;女生,肩肘倒立》、《三级跳远:短程助跑结合起跳技术》、《篮球:学习传切配合战术》、《耐久跑:学习途中跑技术》;县级讲座有《如何上好体育室内课》、《密集型跑操的特点与锻炼价值》;校内讲座有《太极拳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作用》等。近五年来,他一直担任高三体育考生的专业辅导与训练工作,其成绩突出,体育高考上线数一直处于宿迁市“老四所”重点中学之前列,有100余人考取体育本科院校。2010年高考,辅导的体育特长生张宇鹏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另外,培养的体育特长生有20余人达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该同志科研能力强,成果突出。自1996年主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批准立项的全国重点科研课题以来,共有5项课题结题,其中,一项获学校体育科研成果优秀级证书,两项获学校体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还有两项获学校体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另外,主持宿迁市教科所“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中学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已通过结题鉴定。围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3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或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刊物上发表。为此,他被授予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称号及全国体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并且是宿迁市课题成果鉴定专家组人才库成员,在本市享有很高声誉。
    该同志专业训练水平高,训练效果突出。担任本校田径队主教练28年,专业训练工作从未间断,坚持常年训练,且成绩突出。连续保持23年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团体第一名,宿迁建市以来,几乎囊括历次田径比赛的团体第一名,自2000年参加省苏北片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以来,一直保持团体前六名的优异成绩。为此,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练员。
    该同志是宿迁市体育学科带头人,他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侍爱玲老师参加省优课评比获一等奖,指导王振亚老师参加宿迁市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指导姜娟老师撰写科研论文有多篇获市级以上奖或发表,目前,被他指导的青年教师都已成为本学科的教学骨干和能手。

 

吴庆华个人简介

 

    吴庆华,男,汉族,江苏沭阳人。2016年9月被评定为“江苏省第十四批高中物理学科特级教师”。2012年9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曾获“宿迁市优秀班主任”、“宿迁市高中物理学科兼职教研员”、“宿迁市课题鉴定专家”、 “宿迁市奥赛辅导先进个人”、“宿迁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沭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沭阳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沭阳县优秀班主任”、“沭阳县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993年毕业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 2008年8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8月至1998年8月,在沭阳县庙头中学任教,1998年8月至今在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任教。从教23年来,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爱岗敬业,处处体现师德的表率作用。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与法规,注重团结协作,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直以事业为重,乐于平凡,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立德树人,善待学生,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他育人的准则。倾心育人,乐于奉献,在平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生如子,受到学生的尊重与敬仰,所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阳光、健康,班级一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12届高三,任班主任的高三(304)班,有43位同学考取一本,胡良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学生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刻苦钻研业务,进行高效教学,助推一大批学生考取清华、北大。“享受学习过程,培养有智慧的人”是他教学的一贯追求。他努力学习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活,曾获“江苏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他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高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在优生培养方面有卓有成效。
    2011年高考,他任教的高三(302)班胡白雪、周思露等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高三(303)班章放、吴鹏等同学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012年高考,任教的高三(303)班,张志凌、姜涛、王江山等考取清华、北大,高三(304)班胡良同学考取北京大学。2015年的高考,任教的高三(303)班,王博、李壮、周哲、孙政、仲子奇、刘爽、谢怡等7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高考物理学科达A+率为50%,达A率为98%.
    精心组织课外奥赛辅导,助推一大批物理特长生获物理奥赛省一等奖。在课余奥赛辅导方面,他长期担任学校物理奥赛辅导的主教练,常年坚持奥赛辅导工作,物理奥赛成绩一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3年辅导姜星宇等15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一等奖,2014年辅导李壮等17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一等奖,2016年辅导周立顶、李昕、张华伟等同学参加27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交直流发动机和电动机多功能演示器制作与应用” 获江苏省一等奖。每年都有几十名同学在高考中获得加分,提高了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2014年12月,他应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邀请参加在江苏省第三届名师讲坛,向全省物理名师介绍物理奥赛辅导经验。
    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做科研的先锋。他深知作为教师必须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做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型、学习型教师。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结题,有十余篇论文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等物理核心期刊发表。如围绕课堂教学撰写的论文《交直流发动机和电动机演示器的制作与应用》、《巧设疑,善质疑———高效物理课堂的主旋律》、《剖析情境,寻求突破———高中物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发表于《物理教师》,论文《三道压轴题 两个相同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两个着力点微探》发表于《中学物理》,论文《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教学设计》发表于《物理教学探讨》;围绕竞赛辅导撰写的论文《应用磁矩守恒解答磁约束问题》发表于《物理教学》,《适应物理竞赛内容新调整,加深对认识多普勒效应的认识》发表于《物理通报》,《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奥赛辅导中的应用——以“洛伦兹坐标变换”教学为例》发表于《物理之友》;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中高效问题设置的研究》、《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发表于《湖南中学物理》等等。
    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站在新时期课改的前沿。他借助市兼职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等平台积极传播、辐射自己的教学感悟和成果,成为对我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名师之一。在市、县教研活动中,多次开设公开课,多次参加市级命题,受到专家和同行认可。他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注重教育教学艺术的传承。他在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能够重视发挥好传帮带的辐射作用。将他多次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所积累的教科研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组的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